中山一院举办粤港澳大湾区5G远程骨科机器人手术技术培训班
10月26日,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及云南玉溪市中山医院参与的 “中山一院粤港澳大湾区骨科机器人手术技术培训班” 开班。此次培训班以 “5G远程骨科机器人手术教学体系——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(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)” 为主题,秉持 “智练骨科,精准未来” 理念,依托5G远程实时音视频交互技术,打破地域壁垒,实现广州、南宁两地及跨国骨科医疗技术的深度交流。

多会场实时参加
专家云集,多维度解析骨科机器人精准奥义
南沙会场由赵潇艺副主任医师主持。中山一院骨科-显微外科医学部主任盛璞义教授作开幕致辞,他充分肯定了培训班的开创性与实践价值,并指出此次培训创新引入了骨科教学手术机器人远程培训系统,依托5G技术实现了广州与南宁两地的实时手术教学演练。盛教授强调,会议汇聚了国内联盟医院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骨科医师,通过深入研讨机器人技术原理与临床操作,全面提升智能骨科技术的临床应用水平,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医疗人才注入新动力。
中山一院教育处副处长冯劭婷作嘉宾致辞。她指出,此次会议聚焦于骨科教学手术机器人与5G技术的融合,致力于打破地域限制,推动临床教学从“经验依赖”向“数据驱动”转型。通过实时远程演示与智能量化评估,教学方式实现了从“单向观摩”到“沉浸交互”的根本转变,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、赋能青年医师成长提供了创新模式,使骨科教学迈入智慧教学新阶段。
培训班集结了粤港澳及广西地区的骨科权威专家组成讲师阵容,他们分别是香港港怡医院忻振凯教授;中山一院盛璞义教授,张紫机、邹昌业主任医师,陈蔚深、闫立伟、王乐副主任医师;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孙可、石泽锋主任医师。专家团围绕 “机器人手术的精准之道” 展开理论精讲,从 “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” 的经验迭代,到骨肿瘤、关节、脊柱、创伤等多领域的机器人手术应用,全方位解构骨科机器人在精准医疗中的技术逻辑与临床价值,为学员呈现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学术盛宴。

专家授课
实操落地,5G+骨科机器人展现技术硬实力
此次培训班创新采用基于5G网络的远程实时音视频交互系统,以中山一院南沙院区为主会场及教师端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为分会场及学员端,构建了跨省联动的实时教学环境,云南玉溪市中山医院线上参与。在5G远程实时教学演示中,忻振凯教授与盛璞义教授团队进行系统演示,张紫机与石泽锋团队则于南宁联合广东、广西及三名非洲医生(非洲尼日尔综合医院的OUMAROU SIDIKOU SORY医生、HACHIMOU TOUNAO MAHAMANE医生和科摩罗中科友谊医院的EL-BAKE MOHAMED医生)开展实时操控指导与在线答疑,而云南玉溪的王洪刚副院长、蔡志荣主任在线参会,实现了多地点协同的实战化培训。
此次培训的最大亮点在于首次规模化应用“5G+VisionPro骨科教学机器人”系统。该系统将混合现实(MR)设备、高精度机械臂与5G通信技术深度融合,构建了沉浸式远程手术教学平台。在教学过程中,位于广州的导师可通过VR眼镜观察由AI重建的位于南宁的三维立体术野并进行实时指导,而南宁的学员则通过本地机械臂同步模拟导师的每一个手术动作,真正实现了“手把手”般的跨地域精准教学,云南玉溪的线上参会专家亦能全程参与学习与讨论。
这一技术融合不仅生动展现了5G与骨科机器人结合的实操魅力,更实现了跨区域、跨国家的实时医疗技术交互,为骨科手术技术的标准化推广与远程教学开辟了全新路径。

盛璞义主任(左)与忻振凯教授(右)展示关节置换机器人5G远程实时规划与模拟操作

张紫机主任医师(中)在南宁会场指导远程手术协同开展
学员热情高涨,共掀骨科技术学习热潮
培训期间,学员在答疑环节围绕技术细节与实操难点,同专家深入交流。来自广东、广西及非洲的医生积极提问,互动频繁,充分展现了业界对智能骨科技术的学习热情与迫切需求。来自尼日尔综合医院的OUMAROU SIDIKOU SORY医生兴奋地表示,很高兴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培训,也希望将来他们工作的医院能引进该系统,实现跨国手术联动。

广州学员积极参与实操和互动

南宁学员积极参与实操和互动
盛璞义教授在闭幕致辞中强调,此次盛会不仅是技术教学的深化,也是国际视野下协同创新模式的生动实践,更是中山一院倡导的“FAH-DNA”模式的生动实践。未来,中山一院将持续引领技术创新,推动骨科医疗的精准化与普惠化发展,与全球同仁共同开拓智能骨科的新格局。
(来源:骨科-显微外科医学部)
